标题:万亿级“化债”组合拳:专家解读政策背后的深意与影响
正文:
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这场全国瞩目的政策调整,被视为近年来力度最大的支持化债措施,如一场政策及时雨,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带来了全新的生机。
根据政策,地方政府将获得6万亿元的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此外,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将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对于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杨志勇表示,这样的额度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场及时雨,能够有效减轻其化债的压力,让地方政府更加专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同时,这些举措也将提高债务管理的透明度,让决策更加有依据。
专家还指出,这次推出的政策组合拳标志着我国化债工作思路的根本转变。从应急处置到主动化解,从点状式排雷到整体性除险,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财税研究中心主任刘怡表示,这种化解举措不仅考虑到了防风险,还兼顾了促进发展,有助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同时,化债主体仍然是地方政府,这是为了保障压实主体责任,防范道德风险。
根据估算,这次化债方案五年累计可以节约6000亿元左右的利息支出,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这体现了在发展中化债和以时间换空间的理念和思路,也充分展现了中央政府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规范债务管理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
在此背景下,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保持对新增隐性债务“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确保债务管理更加规范、透明。
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杨志勇强调,我们应该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起一套高水平的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的体制机制。债务管理不是被动的,通过主动选择问题,可以让财政政策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为地方发展减负担。
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泰克贝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为地方发展减负担 专家解读万亿元化债“组合拳” 》